第81节(1/2)

    不得妄拟天心为己心,说白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。可登台拟天条而宣之诸天共戒,本就是妄拟天心为己心!”

    孔丘面有忧色道:“倘若天条得立,大圣于封天台上……”他没说下去。

    悟空道:“老孙当即自斩。”

    杨戬凤目圆睁,其中悲愤之情溢于言表,却动弹不得,无计可施。

    悟空又开口了,不复往日之神采飞扬,声音中有淡淡疲惫和倦意:“此天条三则,诸天世界是否立愿共守?”

    杨戬忽然身心一松,烟云绦飘然而下。不是悟空收了法术,而是悟空已不在。

    封天台上,悟空缓缓化作一块石头,宛如千年前花果山上,女娲补天遗下的灵石。

    杨戬一跃而起,站在封天台旁,却无法踏上高台一步。他颤抖着伸出双手想要触 m-o 化成石头的悟空,却在双手碰到他的前一瞬,石头分崩离析。

    隐约间,听到杨戬的叹息:“为什么一定要是你?”

    一句话中,包含千言万语。

    为什么一定要是你呢。

    你虽在天庭为官,但早已与天庭了断因果。

    你虽曾随玄奘西天问道,借佛法印证修为,却也并非佛门弟子。

    你本是一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、超脱三界的石猴,与诸天毫无关系。

    你本能随心所 y_u ,清净自在,却自揽因果,强行介入这场天人之乱。

    你本能留在人群中,却越众而出。

    六百年前,斩妖台上的风雷水火皆不能伤你一根毛发,此刻此地,你却斩于封天台上。

    你是被斩,还是自斩?

    石头碎为齑粉,在这片无边广袤的灵台仙境中四散飘飞,化石而来,石化而去,每一粒尘埃都在诉说着悟空的愿心:

    开始的开始,最后的最后,终于看清自己,了悟来处去处。

    修行,不过是为了追求完美的自我。此刻终于明白应该做什么。应该之事,是自己对自己的承担,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。这场天人之乱责任在谁,早已无法理清。源于唐皇崇佛崇道?源于李唐立国?源于五胡乱华?源于西周封神?源于女娲补天?……

    谁人没有亲朋好友?谁人不想明哲保身?谁人不想蔽隐乱世?可假若末法到来,一切终将灰飞烟灭。必须有一人站出,揽下业力,背负大任,让一切的因果循环,到此为止。

    一切恩怨情仇,一切因果轮回,到此为止。

    另有数句话独独传入杨戬灵台之中,如扣金玉:

    我还是有点佩服乔达摩·悉达多的,爱别离,求不得,怨憎会……寥寥数字,把生苦描述的出神入化。此刻福至心灵,你该为我欢喜,莫作那世间儿女情长,悲悲戚戚。千年之后,你我定能再见。那时候,我会践行那时的誓言——你我再不分开。

    封天台上,桃花如雨,飘飘荡荡,仿佛在挽留,在悼念,在诉说,在追忆……

    耳畔是众仙家的惊呼,灵台里,是师父的叹息。

    他们都在感叹,你本不必如此。

    悟空微微一笑,那不是他惯常的有些嬉皮笑脸的笑容。

    那一刹那,便是大遗憾,大功德,又是大欢喜,大解脱。

    在一切神识神念被完全斩断、化入虚无中的那一刻,有滚烫的液体融入身心——那是杨戬的眼泪。

    男儿有泪不轻弹,此刻洒尽仙人泪。

    ☆、第五十四回

    第五十四回:

    天长地久有时尽,

    守望一千三百年

    唐开元元年,公元713年,悟空自斩于封天台,天条立。

    他石化而来,化石而去,可对于仙家而言,是非种种并未完结。

    花果山众仙家重立世间戒,将悟空当日所立“不可自以为是,不可卖弄神通,不可自欺欺人”延伸成:

    其一,不得显灵自称神圣,惑乱乡里;

    其二,切勿得神而忘法本,残害众生;

    其三,禁止仗道术以图 y-i-n ,勒索黎民。

    天下修士共持此戒,立于传人,一体护持。后来,这三则戒律被称为“红尘内外三大戒”,不必多言。

    至于不愿在红尘内守这三则戒律者,一律放逐于东胜神洲。东胜神洲精怪修士俯拾即是,人人都有道法神通,不存在凡人与修士的区别,因此不必守这三则戒律。

    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以移天地造化的大神通,将东


    第81节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