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节(1/2)

    两侧是艮乾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体面人下葬还有这么多规矩。”村长不耐烦地说,“这些规矩管用吗?”

    白衣人愣了愣,然后报以轻蔑一笑:“不管用。”

    此时,天已然大亮,林中却没有鸟兽的踪迹。只有冬雾在老树间漂浮,除了偶尔从旷野中传来的风声,此地几乎一片寂静。两人相对而立,仿佛驻足在凝固的梦境里。

    “另外,要较真的话,这地方的风水布局也很不对劲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打个比方,把风水位想象成依照山川地貌汇聚气势的水潭。天下人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家水潭深邃宁静,福泽绵长。然而我们现在站的这个’水潭’,到处都是激起乱流的暗礁。这不是一个藏气穴,更像是一个遮气穴,引导而来的气势被刻意搅成一团混沌,聚散无常。当初创建格局的人,似乎不是为了贮留生气,而是要用生气掩盖住此地本来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白衣人说完,略一思索,又问道:“老丈,对于这个北魏公主墓,你们还知道什么?她究竟是哪位公主?”

    “都是这些年攒下的道听途说。不瞒你讲,别说公主是谁,就连她父亲是北魏哪个皇帝都没人说得清,只知道是北魏末期的人。”村长抹了一把脸,三九天里,汗珠刚挂上额头就结成了冰花,“据说那个公主尚未及笄便嫁到了盛乐旧都[注:1]。那时距离太武皇帝迁都已经过去100多年,连平城[注:2]旧都都已经破败不堪,更何况盛乐呢?”

    [注1: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,道武帝398年从此迁都平成。]

    [注2:今山西大同,孝文帝493年从此迁都洛阳]

    丁结骨忽然停住口,用询问的眼光看向白衣客。后者没有出声,但他的表情已经替他回答了村长:他也听见了,浓雾里正隐约飘出微弱的鼓点。

    外来人先行动起来,他朝鼓声传来的方向慢慢挪动脚步,脸上写满戒备。丁结骨紧随其后,好几次都差点踉跄而倒。

    “那个北魏公主嫁的是什么人家?”白衣客小声问。

    “只知道是当地百年的世家,说不清是汉人还是鲜卑人。”

    “世家?”白衣客冷笑一声,“盛乐早就没有什么世家了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去过那里?”

    “年轻时候去过,那里只有两样东西:破落户和北魏佛雕。当地人平日里所做最多的,就是拜佛,跟吹嘘祖上荣光,听他们的话,不管拓跋皇室还是如来,跟当地每一户都有惊世骇俗的关系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至于那些佛雕,几乎到处可以看到,比当地的活人还多。大的凿山而建,小的就缩在路边墙角,在当地人口中,那些佛像每天都在显灵。然而不知为什么,明明只过了一百年,佛雕却都风化得面目全非,犹如盘坐莲上,千疮百孔的干尸。而且,那些石像几乎一捏就碎,有些内部还生出不知名的灰虫。夏夜里,蛀空的佛雕里都会发出刺耳的虫鸣声,听了让人牙根发痒。”

    雾中鼓声越来越清晰,几乎已经变成隆隆巨响,伴随着绵密不绝的鼓点,似乎还有人在喃喃吟诵,然而,那人吟诵的并非什么庄严祷文,字里行间全是荒诞的诙谐:

    “一点胡家为教主,二点黄家为先锋,三点点的是长蟒四蛇为战将,四点点的是下世鬼主姥姥清风……”

    声音断断续续,时隐时现,一开始村长以为那是一个垂髫童子,继而又觉得是一个百岁老人。

    “盛乐那里……墓中会不会打鼓?”老人问。

    “我怎么知道?那里只有荒坟,仅有的几座大墓早就被人掏得一干二净了。”

    雾中的念唱还在继续,始终距离两人不远不近:

    “说来到,就来到,一对喇叭一对号。说来到,就来到,不是骑马就坐轿。骑马坐轿修来的福,我看老仙这回下山了。老仙家唉,随着点兵的鼓点就走唉。捋顺香烟往前走,前要走三后走四……”

    浓雾在两人面前渐渐散开,鼓声震耳欲聋,老村长觉得心肝都在随之颤动。一个巨大的洞口出现在两人面前,雾气缭绕中仿佛一只死去的饕餮。

    丁结骨看着洞中的漆黑一片,久久不能言语。白衣客已经快走两步来到洞口前,那光滑的内壁一看便知是人工雕琢,更何况上面还附有绘画装饰。

    “这里不是入口,看起来,是一次地陷把它顶到外面了。”白衣客说着端详起内壁,因为潮湿,墙上能辨认的图案十不存一,“真有意思,这确实是下葬公主的规格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那位公主当真


    第355节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