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节(1/2)

    小女孩年纪轻轻,从此不再是良人。

    跟着船坊的伶人,从小开始学习琵琶,一弦一柱,以技艺取悦他人为生。

    “十三学得琵琶成,名属教坊第一部。”(注:出自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    女子名叫李三娘,原以为这一生就这么过去了。

    然少女怀春,在豆蔻之年,遇到了那一袭白衣的读书人。

    读书人许下山盟海誓,花前月下,以一只琥珀镯子定情为信,只可惜等那读书人再次归来的时候,李三娘已经历世间种种磨砺,容颜褪去,半老姿态,多了些经历人世的霜华,少了年轻时的貌美,那读书人也迎娶了高门大户的大家闺秀,再未登门。

    李三娘,最终怀抱琵琶,手握镯子,投江自尽,忧郁而终。

    李三娘的一生,或许是众多秦淮伶人的缩影,再多的不甘也不得不屈服于命运。

    梦中,沈宴似乎站在船头,隔着江面,和沉在河底的妇人相对而望。

    这时,卡车一阵抖动,将沈宴给抖醒了过来。

    卡车已经到了他们住的仓库。

    下了车,董大娘正在给每个人发麦饼。

    沈宴条件反射地委屈巴巴地看向赵阔。

    赵阔心道,这是怎么了,眼睛坏了?

    沈宴脸上肌肉一抖:“我觉得,我们今晚上可以继续试试面条的味道,昨晚你们也就吃了一口。”

    赵阔呵了一声,这家伙心里有八百个心眼,明明自己想吃面,理由还一套一套的。

    想了想,既然准备卖面条,理所当然,他们自己人得先知道自己的生意是什么,也得弄清楚面条的消耗等等,这才好定价,今天卖布加上以往积蓄本也买了不少面粉。

    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四五十人的面条,沈宴一个人肯定弄不了,董大娘也带着几个妇人来帮忙。

    董大娘几人有一把子力气,面团砸在板子上,啪啪的。

    就是这声音,这么和出来的面条才足够劲道。

    “再加一点水,和成这样就行。”沈宴从旁的指导。

    沈宴今晚做的是阳春面。

    一碗打着卷儿的白面,铺上两颗绿色野菜,滴上猪油,油不多,但飘在汤面上,着实好看。

    沈宴还非得将野菜摆顺了放碗里。

    看上去的确有些模样。

    赵阔也在跟佣兵团的人沟通卖面条的事情。

    等一大碗面端在手里,吃起来的时候,他们似乎也感觉,这生意或许行得通。

    着实好吃,而且用料并不会比麦饼多。

    至少能够抢占麦饼的市场。

    吃饭的时间是最快乐的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蝗崽这小孩都去盛第二碗面汤了。

    面汤有食物的味道,而且沈宴发现大家并没有饮水的习惯,现在天气炎热,晚饭时饮用一碗面汤也十分舒服,通体透彻。

    蝗崽走路的时候,肚皮里面都开始哐当哐当响,捂着小肚皮,笑得特别满足。

    沈宴其实挺喜欢这种气氛,端着一大碗面,找个地方蹲着就吃,特别的自在。

    要是生活再好一点就好了,反正那烤得砸地上都能弹起来的麦饼他是不想吃了。

    众人一边吃着面一边讨论着卖面条的事情。

    沈宴趁着月光,将刚得到的手镯从怀里取出来把玩。

    刚才卡车上的梦境是关于这个镯子主人的故事?

    不由得呢喃了一句:“哎,秦淮河岸,李三娘的琵琶就这么成了绝响,当真是个命运颠簸,苦命的女子。”

    才呢喃完,他的影子如同波浪一样荡漾了起来。

    第9章 路边的面摊

    召唤梦渊中英灵的方式其实十分的简单,在成功进行“临渊仪式”,将声音传入梦渊的前提下,只需要手持圣器,呼唤她的名字。

    沈宴的影子中,一怀抱琵琶的烟花女子从影子中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褪去年轻时美貌的李三娘,多了一丝操弄琵琶的大家风范。

    李三娘的状态有些不对,似乎一直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中,豆蔻时遇心仪少年郎时的情窦初开,漫长年月的痴怨等等,以及最后的失望郁结。

    所以,李三娘不像沈宴以前呼唤出来的弓兵柳溪柳长意,需要他用力的去想才会拉开弓。

    李三娘一出来,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,而是找了个位置,自顾自的就在那里拨动起了琵琶,外在的所有一切都和她没有任何关


    第12节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